關於太后和妃子等自稱
作者:蔣勝男
太后自稱予,稱制的太后也有直接稱朕的。我手頭有一份資料是武則天為太后時已經自稱「朕」了〈新唐書*則天皇后〉——太后震怒,召群臣謂曰:「朕於天下無負,群臣皆知之乎?」群臣唯唯。太后曰:「朕輔先帝逾三十年,憂勞天下。爵位富貴,朕所與也;天下安佚,朕所養也。先帝棄群臣,以社稷為托,朕不敢愛身,而知愛人。今為戎首者皆將相,何見負之遽?且受遺老臣伉扈難制有若裴炎乎?世將種能合亡命若徐敬業乎?宿將善戰若程務挺乎?彼皆人豪,不利於朕,朕能戮之。公等才有過彼,蚤為之。不然,謹以事朕,無詒天下笑。」群臣頓首,不敢仰視,曰:「惟陛下命。」
宋史中有一段,是太后自稱吾〈宋史*后妃傳〉——太后曰:「吾聞『為君難』,天子置身兆庶之上,若治得其道,則此位可尊;苟或失馭,求為匹夫不可得,是吾所以憂也。」
還有稱我的——太后曰:「今強敵在外,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,將何以令天下?」
公主也是稱吾或者我的——間遇旱,帝降損以禱,主亦如之,曰:「我奉賜皆出公上,固應同其傈戚。」帝居慈聖光獻皇后喪,毀甚,主曰:「吾與上同體,視此亦復保聊!」立散遣歌舞三十輩。
至於后妃,遇皇帝時自稱妾或臣妾,平時應該也是自稱我或吾為多。
關於「臣妾」
作者:米蘭Lady
宋代「臣妾」確是貴族女子在皇帝前的自稱,使用者不僅有后妃,也包括命婦,甚至某段時間的公主。例如:
《宋史》卷四五 本紀第四五
甲寅,皇太子擇配,帝詔其母族全昭孫之女擇日入見。寶祐中,昭孫沒於王事,全氏見上,上曰:「爾父死可念。」對曰:「臣妾父固可念,淮、湖百姓尤可念。」
《宋史》卷一一○ 志第六三
禮志十三·嘉禮一·上皇太后皇太妃冊寶儀條
有司請應宮中並依稱臣妾,外命婦入內准此。
《四朝聞見錄》之「憲聖不妒忌之行」
(這是宋高宗趙構與他的吳皇后的對話選句,當時吳氏為德妃,趙構告訴她等韋太后回來即讓其選她為後,吳氏如是答)憲聖再拜,對曰:「大姐姐遠處北方,臣妾缺於定省……臣妾誠夢不到此。」
明代也是:
《明史》卷五四 志第三○
禮志八·嘉禮二·冊皇后儀冊妃嬪儀附條
皇后北面稱臣妾,跪受。
另,親王自稱「本藩」,不能稱本王;地方官員稱「本府」、「本縣」等,不能稱本官。
唐代男子稱郎,如十三郎,是按曾祖父算的,也就是說,同一個曾祖父的平輩兄弟排行,不是同祖父。
舉例,元十九,既是在同曾祖父的兄弟一輩,排行十九。
看板 - 夢樹蘑菇
我用文字紀錄你,也紀錄我自己。
為了不想忘記。
為了不想忘記。
- Feb 25 Sat 2006 21:48
關於太后和妃子等自稱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