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對綠痕的書,其實只是開始時無聊在書店隨手抓一本來看,
因此其實我並不如大多數人,是從一套系列的第一本追到最後一本。
綠痕的書中,我第一本看的,是《陰陽》的記川。
從沒有那麼深刻地,為了一本書中的文字感覺到心痛,繼之深深
著迷無法自拔,為了她筆下人性的眾生,我開始沉醉在她的文字中。
至今仍未清醒。
從記川開始,我回頭去追了綠痕其他的書,然後和許多的讀者一
樣,翹首盼望著下一本書的出現。
在諸多的系列中,《九龍策》讓我遺憾最久,《眾神夢記》的磅
礡浩然讓我記憶最深,而《陰陽》讓我痛最久。
身邊被我推廣繼而喜歡上綠痕文字的諸多朋友中,有部份人認為
,《陰陽》應停止在還魂,後續再出的太歲、盤絲諸本讓她們感到無
法接受,情況嚴重的,甚至無法在看見書的時候,毅然地從書架上拿
起書來翻閱。
看著她們有些為難,有些掙扎的表情,我不是不清楚在她們心中
,《陰陽》應結束在還魂,若有後續,也應該是燕小子、藏冬、皇甫
遲等人,而非不知道從哪拿到坐票的火凰一眾。
我清楚她們的掙扎,因我也同她們一般,希望能看見那票搶盡了
鋒頭的配角能被扶正。但我也沒有忘記過,有些人物,痕姊早已明說
了,不會寫以及無法寫。
《陰陽》系列中到底有幾人能拿到坐票,痕姊的回答一直都是未
定。而對我來說,不論痕姊接下來寫的是哪尊眾生,我也都樂見其成
。
因我看的,是在痕姊筆下有血有淚的人物,看的是那一則又一則
,未必以甜美砌成的故事。就像獅子大姊說的,主角是誰,有差嗎
?
若主角是那幾位,固然有所期待,但若不是,也不代表綠痕的文
字就沒了那樣的魅力存在。
《陰陽》之所以讓我痛最久,正是因為裡頭的每個角色,心上都
有著自己的傷、自己的痛,活生生地,在書中演出了自己的生命,以
及一字字的淚語。
在《陰陽》前面的幾本,我看見了在一幕一幕的書頁下,或笑或
哭的眾生,看見了他們好不容易終於能圓的願。
在太歲,我看見了火凰的等待,以及青鸞的無奈,看見了霸下對
人間的好奇,也看見了眾生的貪婪。
在盤絲,我看見了子問的大愛及眼淚,也看見了滕玉的沉默,看
見了在他們身後彼此的痛。
還魂前後,《陰陽》都是《陰陽》,同樣在說著眾生的故事以及
眼淚,同樣地是在疼痛中逐漸成長,不是嗎?何必分前後呢……
即使火凰跟滕玉在設定中出場比其他人早,他們也是一樣帥啊!
(慢著,重點不在那邊XDDD)
痕姊沒有說過陰陽要寫幾本,也沒說過就是按時間延續著寫下去
,我們又何必認定書一定就要怎麼發展呢?是不?就像去麵店吃麵,
沒人規定就只能點麵不能點米粉啊~(比喻嚴重錯誤)
反正,書好看就好了嘛。
By 打算用口水洗過眾神一次後再回去重滾一次陰陽的某家小羊